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行业资讯 > 产业发展与安全生产

沐川县积极推进一体化技改项目 智改数转助力竹化“千面”

发布时间:2025-02-07 11:31    来源:沐川发布浏览量统计:
打印 分享到 :

春节假日期间,本是阖家团圆的美好时刻,但沐川多个企业、项目工地坚持不停工不停产,依然保持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状态,全力拼搏“开门红”。

“绿色工厂?”走进沐川县现代竹产业园,看着眼前厂房的黄檐绿墙,记者忍不住问。“那是竹子的颜色,也是工厂的底色。”沐川禾丰纸业有限责任公司10万吨/年特种纸技改项目(以下简称特种纸技改项目)技术经理韩四喜说,这片竹被做活,能幻化“千面”。

近日,记者驱车来到“中国竹子之乡”——沐川县。这里独特的气候条件滋养着82万亩竹海,孕育了四川最大的竹浆纸生产企业。依靠科技,沐川县现代竹产业园的一体化技改项目(以下简称一体化技改项目)落地后,我县有望跻身全国最大竹浆纸一体化生产基地。其中的子项目——10万吨/年特种纸技改项目最受业内关注。韩四喜告诉记者,公司正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,国内首条低克重食品包装纸“以竹代塑”生产线5月将在园区诞生。

为何转?在市场中形成新竞争优势

春节期间,特种纸技改项目工地却没放假。协调春节工期、设备保供,韩四喜忙个不停。远远便看到“四川省竹材林浆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”的牌子。过去,国内企业主要用木浆造纸,木浆原料80%靠进口。泰盛集团靠自主研发,2016年率先布局竹浆纸。在沐川布局就近获得充足稳定的竹资源供给,泰盛集团下属的永丰纸业、禾丰纸业竹浆纸产能在蜀中领先。规模还在持续扩大。沐川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陈崇军介绍,以永丰纸业、禾丰纸业为中心,沐川正积极推进一体化技改项目,包括15万吨/年本色浆技改扩能项目、20万吨/年文化纸技改扩能项目、10万吨/年生活纸升级改造项目、10万吨/年特种纸技改项目4个子项目。加上已有产能,项目完成技改后,全县制浆造纸产能接近100万吨/年,总产值约60亿元,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竹浆纸一体化生产基地。届时,园区年新增竹原料需求70万吨,能直接带动就业1000余人。放大规模效益,泰盛集团也在争创“链主”,汇聚上下游,进一步降低成本、做强影响力。“光有规模还不够。”韩四喜说。目前,由于门槛相对较低,四川竹浆纸生活用纸行业毛利很低。禾丰纸业要先行一步,布局技术含量更高的食品级特种纸,毛利有望提升30%—40%。附加值体现在重量和安全性上。依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禾丰纸业与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、陕西科技大学、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携手转化科技成果,可将特种纸克重控制到40克—60克之间,达到食品级用纸密封性、安全性要求。

如何转?自动化配置,为食品企业定制生产

“已与头部食品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,一个月有将近1万吨需求。”韩四喜说,为赶工期,每天有120名工人作业。厂房早已封顶,按计划,4月要完成设备安装调试,5月工厂将投用。“时间紧,就算过节,也不能耽误。”韩四喜说。车间一楼,工人站上起重机,争分夺秒焊接浆塔;二楼,工人忙着为水池贴不锈钢“壁纸”。“水、竹浆、纸接触之处,全用不锈钢。”韩四喜解释,食品生产环境中,氧化铁需低于规定指标。“从管理、设备到标准、流程设计都与食品企业一致。”韩四喜说,头部食品企业对品质要求十分苛刻,要通过产品小试、现场审核、中试三轮考核,才会抛来“橄榄枝”。数控化系统配置,成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。

记者在二楼看到,空中管道已铺设,安装好的48个烘缸纵向“列队”。“要架一层气罩隔开,确保生产流水线在安全可控的密封环境中运行。”韩四喜说。人们只需坐在操作间内,在PRC自动化系统(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)发出指令,备浆、造纸、烘干、传输等环节就会自动运行,温湿度、压力、流量及速度也全程可控。禾丰纸业还将与院校联合研究,让控制系统变得更“聪明”,具备定制化生产能力。韩四喜举例,同为黄色,不同地区偏好却千差万别。用传统烘缸技术,废品率是5%;在控制系统输入目标纸对应参数后,在线调整颜色,废品率可降低到原来的五分之一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上一条:
下一条: